國家一類資質新聞網站
您所在的位置:專題 > 辟謠俠盟 > 正文
編民生“假政策”誤導公眾 造AI“偽新聞”觸碰底線——中國互聯(lián)網聯(lián)合辟謠平臺2023年10月辟謠榜綜述
時間:2023-11-09
來源:常德日報·常德融媒客戶端
編輯:黃藝璇
分享到:

近日,中國互聯(lián)網聯(lián)合辟謠平臺對10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。當月網上數據監(jiān)測和網民舉報顯示,臆測編造民生政策、利用AI虛構案事件、借社會熱點造謠炒作等傳謠現(xiàn)象較為突出,部分謠言性質惡劣,擾亂社會秩序,造成不良影響,相關賬號已受到依法處置。


編造民生政策謠言誤導公眾。10月,有自媒體利用網民對社保、醫(yī)療等民生話題的關切,編造涉公共政策、社會民生領域不實信息,騙取流量、損害社會信任,造成負面影響。如假冒權威發(fā)布“2024年醫(yī)保繳費新政:職工醫(yī)保繳費將不再劃入個人賬戶”“X省將推行按工齡退休”等假消息,誤導公眾;編造“護照號碼EL開頭的為失信人員”謠言,將“個人征信”與護照號碼無端關聯(lián)在一起,制造聳動;借“秋糧收獲”之際造謠“中儲糧決定停止對外收購玉米”,企圖擾亂市場秩序進而從中牟利。還有網傳“上海成功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”“蘇錫常將設立經濟特區(qū)”等不實信息,均為個別網民捏造。這類謠言迷惑性強、傳播速度快,嚴重干擾社會認知和預期。


濫用AI技術造謠值得警惕。個別網民為博眼球、蹭流量,蓄意編造傳播聳人新聞,觸碰法律紅線。10月份網傳多起所謂的“爆炸事故”、惡性刑事案件,事后均被證實為網絡謠言。如利用編程和AI技術編造“廣州地鐵遭受恐怖襲擊”“安徽涇縣發(fā)生校園傷人事件,多人傷亡”等惡性謠言,憑空捏造“西南大學藥學院發(fā)生爆炸”“河北保定化糞池爆炸致1死5重傷”等虛假信息,制造社會恐慌。在“三人成虎”的傳播效應之下,網民若不明就里、輕易相信,就會成為謠言傳聲筒,造成不良社會影響。


借社會熱點造謠炒作干擾視聽。10月份,成都崇州2歲女孩被惡犬咬傷、4歲女童上海海灘走失,兩起事關孩子的人身安全事故刺痛公眾神經。在事實未明之前,網絡上卻隨之出現(xiàn)不少“腦補式謠言”,如“2歲女孩先用石頭丟狗才被咬”“咬人犬只系女童自家養(yǎng),在自導自演”“被咬女童離世”“海灘走丟女童父親是繼父”等無端揣測接連冒出。許多“陰謀論”無關真相,卻制造信息混亂。造謠者把當事人家屬的巨大悲痛、焦慮當成引流、泄憤的工具,不僅損害當事人及家屬的正當權益,影響事件正常應對處置,也傷害了廣大網民的樸素感情。


面對各類網絡謠言,網信部門堅持重拳出擊,加大打擊力度,指導網站平臺強化監(jiān)測查證、開展排查整治。10月24日,“網信中國”微信公眾號通報“蘇錫常將設立經濟特區(qū)”“廣州地鐵遭恐怖襲擊”“上海成功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”“護照號碼EL開頭為失信人員”等多個違法違規(guī)典型謠言案例,依法查處“地產寶媽”“儷居美學踐行”“溫特兒”等涉公共政策、社會民生領域造謠傳謠賬號1781個,有力發(fā)揮了警示震懾作用。


進入11月,伴隨著各電商平臺“雙十一”大促活動的到來,電信詐騙或進入高發(fā)期,與物流快遞相關的不實信息也會增多。消費者要防范違規(guī)促銷套路和各類電信詐騙,也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,避免信息泄露及因此帶來的損失。中國互聯(lián)網聯(lián)合辟謠平臺提醒廣大網民,面對紛繁蕪雜的網上信息,務必提高警惕,增強謠言辨別能力和防范意識;同時積極參與監(jiān)督舉報,合力鏟除網絡謠言生存土壤,共同打造清朗網絡空間。

來源:中國互聯(lián)網聯(lián)合辟謠平臺